古者三公之職,寅亮天地,燮理陰陽,以論道經邦者也。元初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自木華黎國王始為太師,後凡為三公者,皆國之元勳,而漢人則惟劉秉忠嘗為太保,其後鮮有聞矣。其制又有大司徙、司徒、太尉、司空之屬,然其置否不常,人品或混,故置者又或開府不開府焉。若夫東宮,亦嘗置三師、三少,而不恒有也。今固不得而悉著之,惟自木華黎而下,得拜三公者若干人,作三公表。
太 祖 皇 帝
|
|
太 師 |
太 傅 |
太 保 |
丙 寅 |
元 年 |
|
|
|
丁 卯 |
二 年 |
|
|
|
戊 辰 |
三 年 |
|
|
|
己 巳 |
四 年 |
|
|
|
庚 午 |
五 年 |
|
|
|
辛 未 |
六 年 |
|
|
|
壬 申 |
七 年 |
|
|
|
癸 酉 |
八 年 |
|
|
|
甲 戌 |
九 年 |
|
|
|
乙 亥 |
十 年 |
|
|
|
丙 子 |
十 一 年 |
|
|
|
丁 丑 |
十 二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戊 寅 |
十 三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己 卯 |
十 四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庚 辰 |
十 五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辛 巳 |
十 六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壬 午 |
十 七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癸 未 |
十 八 年 |
木 華 黎 |
|
|
甲 申 |
十 九 年 |
|
|
|
乙 酉 |
二 十 年 |
|
|
|
丙 戌 |
二 十 一 年 |
|
|
|
丁 亥 |
二 十 二 年 |
|
|
|
戊 子 |
|
|
|
|
太 宗 皇 帝
己 丑 |
元 年 |
阿 海 |
禿 懷 |
明 安 |
庚 寅 |
二 年 |
按 和 林 廣 記 多 載 國 初 之 事 , 內 有 太 師 阿 海 、太 傅 禿 懷 、 太 保 明 安 之 名 , 及 他 公 牘 所 報 , 亦 間 見 之 ;然 拜 罷 歲 月 之 先 後 , 不 可 考 矣 。 故 著 于 此 。 |
|
|
辛 卯 |
三 年 |
|
|
|
壬 辰 |
四 年 |
|
|
|
癸 巳 |
五 年 |
|
|
|
甲 午 |
六 年 |
|
|
|
乙 未 |
七 年 |
|
|
|
丙 申 |
八 年 |
|
|
|
丁 酉 |
九 年 |
|
|
|
戊 戌 |
十 年 |
|
|
|
己 亥 |
十 一 年 |
|
|
|
庚 子 |
十 二 年 |
|
|
|
辛 丑 |
十 三 年 |
|
|
|
壬 寅 |
|
|
|
|
癸 卯 |
|
|
|
|
甲 辰 |
|
|
|
|
乙 巳 |
|
|
|
|
定 宗 皇 帝
丙 午 |
元 年 |
|
|
|
丁 未 |
二 年 |
|
|
|
戊 申 |
三 年 |
|
|
|
己 酉 |
|
|
|
|
庚 戌 |
|
|
|
|
憲 宗 皇 帝
辛 亥 |
元 年 |
|
|
|
壬 子 |
二 年 |
|
|
|
癸 丑 |
三 年 |
|
|
|
甲 寅 |
四 年 |
|
|
|
乙 卯 |
五 年 |
|
|
|
丙 辰 |
六 年 |
|
|
|
丁 巳 |
七 年 |
|
|
|
戊 午 |
八 年 |
|
|
|
己 未 |
九 年 |
|
|
|
世 祖 皇 帝
庚 申 |
中 統 元 年 |
|
|
|
辛 酉 |
二 年 |
|
|
|
壬 戌 |
三 年 |
|
|
|
癸 亥 |
四 年 |
|
|
|
甲 子 |
至 元 元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乙 丑 |
二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丙 寅 |
三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丁 卯 |
四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戊 辰 |
五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己 巳 |
六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庚 午 |
七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辛 未 |
八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壬 申 |
九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癸 酉 |
十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甲 戌 |
十 一 年 |
|
|
劉 秉 忠 |
乙 亥 |
十 二 年 |
|
|
|
丙 子 |
十 三 年 |
|
|
|
丁 丑 |
十 四 年 |
|
|
|
戊 寅 |
十 五 年 |
|
|
|
己 卯 |
十 六 年 |
|
|
|
庚 辰 |
十 七 年 |
|
|
|
辛 巳 |
十 八 年 |
|
|
|
壬 午 |
十 九 年 |
|
|
|
癸 未 |
二 十 年 |
|
|
|
甲 申 |
二 十 一 年 |
|
|
|
乙 酉 |
二 十 二 年 |
|
|
|
丙 戌 |
二 十 三 年 |
|
|
|
丁 亥 |
二 十 四 年 |
|
|
|
戊 子 |
二 十 五 年 |
|
|
|
己 丑 |
二 十 六 年 |
|
|
|
庚 寅 |
二 十 七 年 |
|
|
|
辛 卯 |
二 十 八 年 |
|
|
|
壬 辰 |
二 十 九 年 |
|
|
|
癸 巳 |
三 十 年 |
|
|
|
甲 午 |
三 十 一 年 |
|
|
|
成 宗 皇 帝
乙 未 |
元 貞 元 年 |
|
|
月 赤 察 兒 |
丙 申 |
二 年 |
|
|
月 赤 察 兒 |
丁 酉 |
大 德 元 年 |
|
|
月 赤 察 兒 |
戊 戌 |
二 年 |
|
|
月 赤 察 兒 |
己 亥 |
三 年 |
|
|
月 赤 察 兒 |
庚 子 |
四 年 |
月 赤 察 兒 |
完 澤 |
|
辛 丑 |
五 年 |
月 赤 察 兒 |
|
|
壬 寅 |
六 年 |
月 赤 察 兒 |
|
|
癸 卯 |
七 年 |
月 赤 察 兒 |
|
|
甲 辰 |
八 年 |
|
|
|
乙 巳 |
九 年 |
|
|
|
丙 午 |
十 年 |
|
|
|
丁 未 |
十 一 年 |
|
哈 刺 哈 孫 |
塔 刺 海 |
武 宗 皇 帝
戊 申 |
至 大 元 年 |
|
|
|
己 酉 |
二 年 |
|
|
|
庚 戌 |
三 年 |
阿 刺 不 花 |
乞 台 普 濟 |
三 寶 奴 |
|
|
脫 兒 赤 顏 |
|
|
辛 亥 |
四 年 |
脫 兒 赤 顏 |
忽 魯 忽 答 |
|
|
|
|
乞 台 普 濟 |
|
|
|
|
帖 可 |
|
仁 宗 皇 帝
壬 子 |
皇 慶 元 年 |
阿 撒 罕 |
帖 可 |
曲 出 |
癸 丑 |
二 年 |
阿 撒 罕 |
伯 忽 |
曲 出 |
甲 寅 |
延 祐 元 年 |
阿 撒 罕 |
伯 忽 |
曲 出 |
乙 卯 |
二 年 |
阿 撒 罕 |
伯 忽 |
曲 出 |
丙 辰 |
三 年 |
鐵 木 迭 兒 |
伯 忽 |
曲 出 |
丁 巳 |
四 年 |
鐵 木 迭 兒 |
伯 忽 |
曲 出 |
戊 午 |
五 年 |
|
伯 忽 |
曲 出 |
己 未 |
六 年 |
鐵 木 迭 兒 〔 一 〕 |
伯 忽 |
曲 出 |
庚 申 |
七 年 |
鐵 木 迭 兒 |
朵 |
曲 出 |
英 宗 皇 帝
辛 酉 |
至 治 元 年 |
鐵 木 迭 兒 |
朵 |
曲 出 |
壬 戌 |
二 年 |
鐵 木 迭 兒 |
朵 |
曲 出 |
癸 亥 |
三 年 |
|
朵 |
|
泰 定 皇 帝
甲 子 |
泰 定 元 年 |
伯 忽 |
朵 |
伯 顏 察 兒 |
乙 丑 |
二 年 |
按 塔 出 |
朵 |
禿 忽 魯 |
丙 寅 |
三 年 |
|
朵 |
禿 忽 魯 |
丁 卯 |
四 年 |
|
朵 |
禿 忽 魯 |
文 宗 皇 帝
戊 辰 |
天 曆 元 年 |
燕 鐵 木 兒 |
伯 答 沙 |
|
己 巳 |
二 年 |
燕 鐵 木 兒 |
伯 答 沙 |
伯 顏 |
庚 午 |
至 順 元 年 |
燕 鐵 木 兒 |
伯 答 沙 |
伯 顏 |
辛 未 |
二 年 |
燕 鐵 木 兒 |
伯 答 沙 |
伯 顏 |
〔 壬 申 〕 |
〔 三 年 〕 |
〔 燕 鐵 木 兒 〕 〔 二 〕 |
|
|
校勘記
〔一〕 鐵木迭兒 考異云:「案是年四月以鐵木迭兒為太子太師,非太師也。至次年三月,始復除太師。表於是年已書鐵木迭兒,誤也。」
〔二〕 〔壬申〕〔三年〕〔燕鐵木兒〕 從殿本補。